2020-05-07 23:27
牦牛,青藏高原特有牛種。以沉默中不斷積聚的頑強和深沉,在海拔3000米-5000米的高寒稀氧地區生生不息。據統計,世界現有牦牛數量約1500萬頭,中國有牦牛1400多萬頭,占94%以上。而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的青海,牦牛存欄近500萬頭,居全國首位。
多年來,青海省委、省政府圍繞打造“世界牦牛之都”的宏偉藍圖,堅持將其作為牧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不遺余力推進牦牛產業的現代化升級。轉方式、精加工、闖市場、促增收……成為了青海近年來發展牦牛產業最熱門的詞匯。然而,好東西藏在深閨人未識,青海牦牛肉近90%是省內自銷。如何讓它走出青海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近日,記者帶著疑問專訪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馬清德。
馬清德介紹,長期以來,如何讓牦牛產品走出青海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一直是青海發展牦牛產業的難題之一,也是重點工作之一。牦牛應該也必須成為青海特色產業的一張亮麗名片,這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基于對產品與市場關系的準確把握,也是抓住消費升級趨勢下市場機遇的戰略抉擇。為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在總結以往工作經驗、借鑒國內外知名農產品品牌成功實踐的基礎上,2019年,青海確立了“青海牦牛、高原野味”品牌戰略,高起點、全方位打造牦牛為“青字號”第一品牌,希望能夠讓優質的青海牦牛產品走出青海、走向國內外。
近年來,青海省堅持生態優先,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積極打造青海牦牛品牌全產業鏈,在生產、加工、配套政策等方面,已經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為“青海牦牛”品牌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支撐。2019年12月7日,“青海牦牛”公用品牌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青海向全國宣傳推介“青海牦牛”品牌。
馬清德說,打造“青海牦牛”品牌,青海有資源、產業、政策三大優勢。首先是資源優勢。青海是“三江源頭”“中華水塔”,被評為世界四大無公害超凈區之一,具有綠色、有機、環保、健康、無污染的天然優勢;青海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可利用草場面積達到5.4億畝,經過有機認定的草原面積超過6800萬畝;青海牦牛存欄近500萬頭,居全國之首,占世界牦牛總量近40%。天然、廣闊的牧草高原,潔凈的生態環境,逐水草而居的半野生放牧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長過程,造就了高品質的青海牦牛。其次是產業優勢。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積累,目前,青海從事牦牛肉、奶、毛絨的加工企業有500多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1家,帶動農牧戶50.6萬戶,產品種類200多種。“可可西里”“西北驕”“5369”等一批馳名商標、名牌產品和龍頭企業,已成為全產業融合發展的中堅力量。牦牛產業已步入發展快車道,在青海鄉村產業振興、助力農牧民增收方面發揮著重要帶動作用。最后是政策優勢。近兩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關于加快推進牦牛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牦牛青稞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同時,針對牦牛品牌建設,專門制訂實施了《“青海牦牛”公用品牌建設方案》。2019年底,“青海牦牛”品牌形象廣告正式登錄央視、北京衛視、東方衛視等一線城市媒體平臺,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提升關注度。
“野生野長、營養美味,青海牦牛——天地精華、高原野味。”這是央視播放的“青海牦牛”品牌形象廣告中的一句廣告詞,配上唯美的畫面,鮮美的牦牛肉讓人垂涎。馬清德告訴記者,牦牛全身是寶,牦牛肉品質好、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含量達22.6%,脂肪含量僅為2.6%,氨基酸種類齊全,尤其是鮮味氨基酸、組氨酸、精氨酸高,牦牛肉極高的營養價值是其他牛肉所無法比擬的,被譽為“肉牛之冠”。可正像人們常說的,酒香也怕巷子深,更怕賣酒的不吆喝。青海現在所做的工作,就是讓青海牦牛走出深巷,為青海牦牛舉旗吆喝。
農業強不強,關鍵看品牌。2019年初,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等六部委,制定并印發了《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農產品品牌建設,打造高品質、有口碑的農業“金字招牌”。
馬清德說,目前,青海正在集中力量創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這是質量興農戰略的一次重要實踐,也為我們打造以“青海牦牛”為代表的“青字號”農畜產品品牌提升了“含金量”。這包括我們正在建設的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體系,補齊質量安全可追溯的短板,以保障從牧場到餐桌全程安全;也包括了我們在推進品牌建設中打出的集高端策劃、形象廣告、產品推介等于一體的“組合拳”。當然,成就一個知名品牌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青海牦牛”品牌打造與建設工作將持久地推進下去,相信青海牦牛必定能夠“牛”起來,牛氣沖天。
我們珍惜您每一次在線咨詢,有問必答,用專業的態度,貼心的服務。
讓您真正感受到我們的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