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 11:59
洛哇村里的黨員和脫貧戶正在采摘蘑菇。記者 羅珺 攝
4月29日,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尕楞藏族鄉洛哇村專業合作社大棚內,一排排香菇棒整齊地靠在木架上,村里的黨員和脫貧戶正忙著為剛剛采摘下來的蘑菇搬運和出貨……
這是尕楞鄉第一家人工栽培蘑菇的專業合作社,也是合作社栽培成功并且收獲的第一年。由于洛哇村擁有獨特的自然條件和適宜的氣候環境,所以為發展食用菌產業提供了天然的資源與環境優勢。
2018年,鄉黨委通過對周邊鄉鎮種植蘑菇產業的考察,發現蘑菇的收益好見效快,能夠讓群眾增收,并針對洛哇村實際,整合了全村的貧困戶產業發展資金,聯同洛哇村的幫扶單位省投資公司成立了循化縣慶嘉菌類種植專業合作社。
緊接著,由合作社租賃土地,搭建成品大棚一座。同時,合作社通過“貧困戶+基地+合作社”產業化扶貧模式,充分利用當地環境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將每年的利益給貧困戶分紅,有效破解扶貧從“輸血”到“造血”難題,實現貧困戶長遠、持續性脫貧。
“蘑菇主要銷往西寧、大通、民和、平安等地,銷路很好,大棚投入使用后一直致力于富民增收的宗旨,蘑菇一年的產量能達到4噸左右,產值超過3萬元,貧困戶戶均保底收入能達到4500元,這都讓他們有信心能通過產業脫貧致富。”洛哇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森說。
村里合作社的成立,不僅能有效幫助貧困人口發展產業,還能實現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
“我家離大棚不遠,平時就在大棚里打理菌菇棒,偶爾采摘蘑菇,每個月能掙到2000元左右,我年紀大了,身體也不行,在以前一年到頭來也沒個收入,合作社的成立讓我重拾了‘打工夢’,現在有了收入,不給家里人添負擔了。”洛哇村70多歲的脫貧戶卓瑪吉邊忙著采摘蘑菇邊說。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重要支撐。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關鍵階段,尕楞鄉著重鞏固已經取得的產業扶貧成果,力爭使扶貧產業精細發展,形成規模效益和脫貧長效機制。
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索南多杰表示,為了幫助年紀大、勞動力不強且無能力外出就業的貧困戶,合作社在用人方面對貧困戶進行優先培訓、吸納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給貧困群眾帶來穩定的經濟收入,目前,村里共有8戶貧困戶在合作社就業增收。
近年來,尕楞鄉政府注重引導群眾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重點圍繞特色種養、生態旅游等產業,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經營,初步形成了“一鄉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科學發展經濟產業鏈,讓山區群眾的錢袋子慢慢鼓起來。
經常來大棚幫忙采摘蘑菇的鄉村教師李毛措看到豐收的蘑菇,心情很激動:“別看這不起眼的蘑菇棚,它可撐起了我們這個小地方的‘致富夢’呢!”(記者 羅珺)
我們珍惜您每一次在線咨詢,有問必答,用專業的態度,貼心的服務。
讓您真正感受到我們的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