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0 11:16
青海旅游市場火爆
旅游業,稱得上是青海支柱產業之一。在這個地大物博的省份里,蘊藏著豐富多元的文旅資源。從山川湖景到特色廟宇、再到風情村寨,皆印證著青海的巨大魅力。尤其是像青海湖、茶卡鹽湖等網紅景點,幾乎每年都能吸引眾多游客慕名而來。
在剛剛過去不久的清明節假期之際,青海全省共接待游客48.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9億元。收入規模達到去年同期3倍,基本恢復至疫前同期水平。其中,西寧在假日期間接待旅游人數17.1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177.68萬元。在“補償式返鄉”以及“報復式踏青”熱潮的刺激下,青海的旅游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再反觀整個2020年,哪怕在疫情的影響下,青海的旅游行業依舊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成績:2020年青海旅游人數達到3.31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89.92億元。據了解,在2020年間,攜程平臺青海目的地搜索熱度大漲200%,十一自駕游西寧租車增長率位居全國第一;青海也已經成為年輕游客“跨越大半個中國”感知大西北美景的旅游首選目的地。
當然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官方也對青海“十三五”的旅游發展作出了總結。相關平臺數據顯示,在“十三五”期間,全省文化旅游累計完成投資870.76億元;全省累計接待游客1.9億人次,旅游收入2100億元。而在此期間,官方舉辦了青海文化旅游節、冬春季文旅等千余項,30余個國家的外賓及港澳同胞來青參加活動。可以說,西寧的旅游業在最近五年內實現了驚人的爆發!
旅游業的發展,漸漸成為城市發展復興的重要渠道。諸多城市也紛紛采取策略來助推旅游業的發展。而青海經過這幾年的摸索探究,顯然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旅游經濟發展之路。相信在接下來,青海的旅游業將會很快走出疫情的影響,實現更快的發展。
青海旅游資源豐富,值得深挖的旅游景區不少
青海的旅游資源極為豐富,除了擁有青海湖、茶卡鹽湖等網紅景點之外,還有諸多青海省內較為知名的旅游景點。像雅丹水上公園、年寶玉則、坎布拉森林公園等,其實都是省內極具旅游價值的景點,但省外游客對此卻是知之甚少。
再加上青海面積大,優質旅游資源之間有著較長的直線距離;因受交通的限制,使得這些景點之間的聯系漸弱。很多旅客前往青海也僅僅只會選擇前往“西北大環線”囊括的景點。很多景點雖說久負盛名,因缺乏對外宣傳或者交通受限原因,使得其獨特的旅游資源難以發揮其旅游效益。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進行旅游資源的挖掘、篩選和重組,就成為了青海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題。毋庸置疑,青海旅游需要在現有旅游景點的基礎上,挖掘出更多的旅游資源加以利用。同時根據不同游客的線路偏好和旅游資源的不同特色,將分散的旅游資源組織起來,“打包”對外推介。當更多樣的青海旅游資源走進省外游客的視野,也就會助推青海旅游品牌的形成與揚名。
| 塔爾寺,圖源網絡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青海文化需要宣揚
當然,青海不僅擁有豐富多樣的旅游資源,還擁有著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青藏高原文化、河湟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絲綢之路文化以及唐蕃古道文化紛紛于此聚合。錯綜復雜的文化交融,讓青海由內而外地透露著雄壯與滄桑,別具一番歷史韻味。而文化又是旅游的靈魂,是豐富旅游產品內涵的關鍵因素。如若能夠將旅游資源與文化內涵緊密結合,定然會大力提高旅游產品的文化品位。
位于互助的土族故土園景區就很好的將土族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稱得上是傳統文化創造性和創新性發展的絕佳范例。作為省內5A級旅游景區之一,土族故土園景區包括天佑德中國青稞酒之源、彩虹部落土族園、納頓莊園和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小莊土族民俗文化村等5個核心景點,全方位的向游客展示真實純正的土族文化。不僅如此,景區內還有《彩虹部落》歌舞晚會,將靜態文化變活。
|土族故土園景區實景,圖源網絡
可以說,青海的歷史文化燦爛多元,可以開發利用、加以宣傳的東西很多。然而當下的典型旅游景點也只是向游客展示了青海的極少數文化,還有更多的文化底蘊亟待被融合、被利用。甚至很多富有文化底蘊的景點或歷史遺跡也尚未被發掘。推進文化與旅游之間的融合、加快文旅產業的發展步伐,成為了當前青海旅游發展的必由之路。
文旅融合成主趨勢,發展任重而道遠
今年1月末,2021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在西寧召開。會議中強調,“要深刻認識文化和旅游發展面臨的機遇,持續打造文旅工作亮點,展示文旅工作形象,突出文旅工作特點,抓好文旅工作落實,努力走出一條全新的、生態的、高質量的青海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子。”換而言之,青海的旅游發展正在不斷朝著文旅融合發展的方向前進,旅游轉型升級和文旅產業融合成為接下來的發展主趨勢。
受限于地理位置以及經濟發展條件,無論是自然景點還是人文歷史,青海的旅游資源倘若要單獨開發都存在一定的發展瓶頸,旅游產品也亟待整合提升。所以很顯然,在青海燦爛文化與獨特高原景觀的雙重賦能下,文旅融合發展才是青海旅游業發展的長遠之計。
青海旅游資源的整合,就需要著重培養本土特色文化氛圍,充分挖掘當地文化內涵,緊密結合旅游與文化,大力提高旅游產品的文化品位。將燦爛文化跟高原風景結合起來對外宣傳,才能讓青海真正進入文旅融合新時代。
比如打造民族特色主題旅游。重視對民族特色資源優勢的挖掘,利用民族民間演藝、民族民間工藝品、地域特色文化體驗等特色文化產業,促進青海旅游經濟發展。在省會城市西寧內部更多的打造文化與旅游融合的景點,來促使景點經濟與城市經濟之間的契合。
再比如利用河湟文化或高原文化等開發出“新”的文創產品,以“文創+”的模式解鎖青海旅游的發展新模式,用真正的人文精神來吸引和挽留游客。就如同西安華清宮景區的《長恨歌》一般,以獨具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的創業產品,成就西安的文旅融合典范。
| 《長恨歌》旅游演藝項目,圖源網絡
就當下的青海來說,旅游結構的升級與改革已勢在必行,這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而今五一假期即將到來,青海也即將迎來旅游發展的大好時機。接下來,青海將會通過“旅游+”的融合發展,來推動文旅產業跨越式發展,實現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經濟強省的邁進!
我們珍惜您每一次在線咨詢,有問必答,用專業的態度,貼心的服務。
讓您真正感受到我們的與眾不同!